自媒體是什么? 自媒體平臺有哪些? 依然每天都可以聽到有人問,這些基礎的問題,之前的文章寫得很清楚,今天這里就不在贅述。
目前大部分人進入自媒體都是奔著自媒體平臺的收益來的,這樣的話今日頭條、企鵝號、百家號、大魚號、網易號、一點號等自媒體平臺就是主戰場。
除了直接賺平臺給予的廣告費補貼,另外一部分人做自媒體平臺還有一個重要目的,就是為了引流和品牌的曝光。如果是這個目的,重點可以放到頭條號、百家號、一點號,搜狐自媒體、北京時間等,其它的自媒體平臺都可以全面覆蓋。
現在開始做自媒體晚了么? 這是新人準備做自媒體時的最大疑問。
可以肯定的說:不晚!
拿今日頭條來說,每次平臺規則的調整,都會淘汰掉一大批人,從去年開始,凱哥就聽很多人說頭條不行了,這話一聽就是一年多,現在仍有人一直說頭條不行了,百家不行了。
其實不是平臺不行了,而是你不行了。隨著平臺政策的調整,專業的必將碾壓業余的!
為什么會一直有朋友在唱衰自媒體呢?
互聯網、自媒體如今變化太快了,到處都可以賺錢,這其中的誘惑實在太多。大部分人都在不停的尋找新項目,而無法靜心來專注研究一下自媒體,稍微遇到一些困難,就選擇了放棄,戰線拉得很長,好像什么都懂,又好像什么都不懂。
一米的寬度,一千米的深度,這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其實不論做自媒體收益,還是自媒體創業,最需要做的就是學習,只有去學習你才能接觸到新的東西,才能源源不斷的貢獻出干貨。只有不斷的去吸收新的東西,然后經過消化,嫁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,才會成為自己的知識,才能成長、進步。
目前這么多的自媒體平臺都給出了高額的補貼來爭搶作者,到底入住哪個平臺好?
答: 深耕一處,多點分發!
自媒體內容的多平臺分發,必然會成為主流的趨勢。
由于不同的平臺規則不同,自媒體人有必要根據平臺喜好擬定出不同的的標題或內容。
這是二更的微信公眾號標題,字數很少,比較抽象,看標題根本想不到要說什么。
再來對比一下二更的頭條標題:
是不是似曾相識?有沒有發現什么奧妙?對,都是運用了之前講過的ABC式的標題。
為什么要在不同的自媒體平臺,使用不一樣的標題呢?
因為不同的平臺,分發機制是不同的,微信公眾號是一個封閉的生態,基于社交傳播,帶有社交話題屬性的標題,更易于傳播。
而今日頭條是一個新聞資訊類平臺,用的是機器算法推薦機制,標題中體現出具體的詞語,更容易被機器識別,從而可以推送給更多喜歡這些標簽的目標客戶。
所以,直接把公眾號內容同步到頭條,而從沒考慮過要優化一下內容、適應好平臺規則的伙伴,是不是可以不再埋怨今日頭條的效果不好呢?
如果最近關注自媒體新聞的話,估計很多朋友會看到上了南方都市報。
記者們在抨擊的網絡上的這些搬運工、抄襲者,報道中提到的一些內容都是很早以前的了,比如一個搬運號每天收益200-400元,現在基本不太現實了。凱哥這邊團隊從去年開始已全面轉型,走團隊原創化。
為什么要放棄搬運呢?
因為原創收益更好,平臺扶持的力度大,一個原創號的收益可以抵上一堆的搬運號。
另外,不得不說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規律:
抄襲,這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通病,當年百度百科不是靠抄襲維基百科起家的么? 搜狗360問答開始全靠采集百度知道。。。
任何平臺都有一段野蠻的生長期,需要獲取大量的內容來填充,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,平臺充實后,自然產生優質內容,并會打壓劣質的內容。
比如,現在的百家號、大魚號,有非常多的人在做文章搬運工。
在國內大環境中,抄襲這個暫時無解的,但我們整體都在進步,現在版權意識比前幾年已經好的很多,這個問題在未來應該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。
另外,目前中國互聯網在向鄉下普及,這些地方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落后的,對于網絡內容,是不是抄襲、盜版,對他們來說根本不重要的,落后是沒有文明可言的。
窮山惡水出刁民,倉廩實而知禮節。自小從農村長大,深知貧窮帶來的劣根性。
帶領大家從野蠻走向文明,或許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。
轉載請注明原文網址:http://www.mbottrell.com/gongzhong/154.html